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卫生健康委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充分发挥专业部门优势,联合教育部等部门推进实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采取了签订责任书、建立评议考核制度、全面摸清近视率底数、强化监测与评估、推广适宜技术、广泛社会宣教等一系列行动措施,合力推动近视防控工作。重点做好这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重点抓责任落实,制定分工方案,细化实化具体落实措施,每年印发卫生健康系统近视防控工作要点,部署指导地方落实目标任务。联合教育部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工作责任书,建立近视防控评议考核制度,评估防控时效,推进责任落地。加大卫生监督检查力度,开展“双随机”抽检,督促落实整改,联合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加强监管、规范近视矫正市场。
二是重点抓专业指导,全面监测掌握儿童青少年近视底数和动态变化情况,发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近视防治指南》《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手册》等,规范近视防控技术和诊断治疗,强化专业指导。加强标准和基础性研究,发布近视防控相关行业标准,开展近视防治基础研究,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三是重点抓示范引导,在全国183个区县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成立“国家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确定11家专业机构对口分区分片指导。连续四年“全国爱眼日”聚焦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联合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开展“我爱眼”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发动全社会关爱孩子眼健康。
四是重点抓机构能力建设,统筹推动地方落实保障政策,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部设立学校卫生科所,将近视防控纳入全国疾控工作评估考核内容,切实加强基层学校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组织19个省份开展了针对网课等居家学习对儿童青少年视力影响的专项调查,评估疫情期间近视现状和影响情况,多种形式发布近视预防指引,引导公众、家长做好近视防控。
三年来,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近视防控持续向好、总体见效的局面基本形成。受疫情等多因素影响,2020年全国总体近视率(52.7%)虽较2019年上升了2.5个百分点,但与2018年相比仍下降了0.9个百分点,近视早发情况得到了一定缓解,低度近视发展为高度近视放缓。与此同时,近视防控工作仍存在着诸多难点和堵点,近视低龄化的问题仍然突出,影响视力健康的危险因素还广泛存在,家长的认识度和监督力度还不够,仍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携手推进。
下一步,我委将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全力以赴推进近视防控各项措施落地见效。一是立足早发现早干预。确保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逐步推动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建立和信息化建设。二是扩大典型示范效果。继续推动做好183个试点区县先行先试,“以一带一”,启动实施第二批试点工作。同时,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方法在近视防控中的作用。三是强化专业支撑。全面加强监测与评估,在地市级全覆盖的基础上,2021年争取实现辖区内县(区)监测全覆盖。四是发挥卫生监管合力。开展学校、托幼机构、校外培训机构随机监督抽查工作,抽检教室采光照明等达标情况。联合相关部门切实加强监管执法,规范近视矫正服务,紧盯防控目标和责任落实。五是开展全方位的社会动员。举办第二届高峰论坛,开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库,宣传典型和优秀案例,形成氛围。六是统筹推进学校卫生工作。加强队伍建设,陆续把各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校卫生队伍建立起来,以近视防控为突破口,在肥胖、心理、脊柱侧弯等疾病防控方面同步发力,全面推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各项工作。
此外,前期局部地区境外输入疫情关联学生集中感染,警醒我们要紧绷校园疫情防控这根弦,强化风险意识,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多病共防,确保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落细,要加大学校卫生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做好适龄学生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持续加强校园内传染病知识和消毒知识技能培训,引导师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严防死守,将校园疫情传播风险降到最低。
(来源:教育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