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也就是说,我国儿童青少年每两人就有一人近视。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中国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另外《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数据显示:与2019年底相比,疫情发生后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规模线上教学的开展,给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带来了新的巨大挑战。据教育部对9省份14532人的调研显示,与2019年底相比,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生增加了8.2%,高中生增加了3.8%。
用眼习惯方面有所改善
《报告》数据显示:在用眼时长方面,青少年平均每天用眼时长在4小时以上,超过推荐值,稍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用眼距离比过去有所改善,全天用眼平均距离为32.3厘米,已有超过八成青少年用眼距离大于33厘米,但仍有17.7%的青少年平均每日用眼距离低于标准线。
科学研究表明,保持每天2小时、每周14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让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降低10%以上。
根据《报告》,2020年1至7月,青少年平均每日户外有效暴露时长严重不足,仅为32.3分钟,尚未达到推荐值的三分之一,使得孩子们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极大增加。
《报告》特别指出,青少年近视防控需要“光合作用”,坚持户外活动必不可少。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更需要鼓励学生多参与户外活动。
阅读环境的光照值也是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报告显示,疫情期间青少年平均阅读环境光照仅为109.7勒克斯,远远低于推荐值(125勒克斯以上)。
近视率不断攀升的同时,社会对近视防控仍存在诸多误区,近视矫正市场亟待整顿。“近视不是什么大病”“戴眼镜会导致眼睛变形”“戴上眼镜会让度数越来越深”“吃药可以治愈近视”等等。存在着许多对近视的认知误区。
近视防控已成为举国关注的话题,不能人云亦云。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教授指出:近视眼特别是高度近视眼将给眼健康带来巨大危害,高度近视(近视度数>600度)是致盲最重要的病因之一,而且一旦进入高度近视的病理性变化是不可逆的损伤,所以一定要杜绝谣言,形成科学的近视防控观,对于高度近视可能发生病理变化的人群,给予高度关注。
杨智宽教授提出,在防控近视眼的策略上要牢记三点:一是做好预防,降低近视眼的总体发病率;二是控制近视进展,预防高度近视的发生;三是如果已成为高度近视眼,则要极力防止产生并发症。